當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,人們早已歸心似箭時,在陜鋼集團龍鋼公司卻有這么一群人,他們以企為家,始終堅守崗位,以奮斗之筆書寫保供線上的青春答卷,他們的名字叫“團青”。
為列車“穿針引線”,保障暢通是我的重任。
在龍鋼公司鐵路專用線,有一群為列車“穿針引線”的人。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,工作不分白天黑夜,不分休息日、節假日,只為將滿載原燃料的車皮進行解體和編組,確保列車順利出發,每天在列車上爬上爬下,繁忙的工作伴隨著較高的危險系數。即便如此,他們仍默默無聞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,肖墾就是他們中的一員。
肖墾,2020年新入職大學生,儲運中心鐵運作業區調車員,因為疫情的原因,他已經連續兩個多月沒有休假了。1月27日,漫天的大雪紛紛揚揚,即使毛衣、棉衣都裹在身上,依然渾身上下都打著哆嗦。“摘掛的車鉤就像是一個個冰疙瘩,你一靠近就感覺它在冒著涼氣,即便戴著加厚的皮手套,手上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冰冷。”肖墾說。
在新站區六道,車皮準備對位,肖墾跟師傅撤除防溜鐵鞋,松開人力緊固器,準備跟車引導。因為下雪,車梯結冰,扒車時要格外注意。肖墾全神貫注地盯著前進的車皮,連掛、試拉、連接風管、推進、牽引、擰閘,從地上到車廂,他動作迅速、一氣呵成。寒風夾雜著雪花,直往衣袖、脖子里鉆,吹得肖墾耳朵通紅,眼鏡也結起了一層薄霧。“一接班就得進入工作崗位,一干就是大半天,因為疫情,汽運受到阻礙,保障生產就全靠我們火運了。”
“十五三車”是他熟悉的歌,“停車啟動”是他們難忘的曲。他們與車梯、車鉤為伍,同嚴寒風雪搏斗。這些年輕人,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與堅守,在平淡之中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瞬間,用堅強的脊梁,扛起了公司物料保供與產成品發運的重擔。
“后勤不后站”,保障生產是我的職責。
1月25日,北方小年,時值寒冬,霧蒙蒙的天氣讓人不禁打起了哆嗦。
7:20,隨著一聲“天窗開始了!”機器轟鳴聲、號子聲、鋼叉聲混雜,人頭攢動……瞬間,一場堅決保證線路安全的“激戰”如火如荼開始了。儲運中心設備主管張俊偉,一名80后青年管理干部和6名工友,正在進行7#道岔鋼軌更換作業。
提前兩天,張俊偉就跟主管生產的調度長確定了方案,為了不影響車輛運行,充分利用好天窗兩小時,他必須和作業人員一起把一組道岔更換完畢。只見他一會指揮機器鋼軌吊起轉運,一會彎著腰在鋼軌上看水平,并不斷提醒在一旁正在用角磨機焊軌縫的線路工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在這場“戰役”中新舊鋼軌更換作業是關鍵,由于此項作業屬于七八個人共同完成的群體作業,線路上8名工友手拿撬棍要保持團結一致、動作一致、共同發力才能完成,他們喊著口號:“一、二、三……”一根舊鋼軌立即被撬起,張俊偉喊:“放!”他們將新鋼軌換上。
新鋼軌換上后他們進行鋼軌打磨、看水平、測規矩、搗固、焊接等一系列程序。線路班長張永新雙手推著打磨機反復地對鋼軌進行打磨,在打磨機與鋼軌摩擦下由于高溫下產生的火花四處飛濺,張俊偉不停地叮囑,“注意兩手保持平衡,用力均勻,小心火花飛濺傷人!”
天氣雖然很冷,可大家干得熱火朝天,張俊偉不斷地向青工們講解著各種作業要領。隨著一陣“嗡、嗡、嗡”的聲響,一段線路被整理得平平整整,新的鋼軌在線路上锃明發亮。他說,“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鐵路人,我要腳踏實地、踏踏實實把每一項工作做好,確保節日期間線路安全順行,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企業的忠誠與熱愛。”
為保生產順行,再嚴峻的考驗我都不怕。
1月26日,農歷臘月二十四日一大早,點點雪花裝扮著股道站臺,凜冽的寒風絲絲吹過,不由得讓人縮緊脖子。開完班前會,90后青年毋錦濤和同事鉆進機車待備庫里,瞬時暖熱的氣流讓他的眼鏡充滿白霧。
臨近春節,作為一名電工,他要和同事對備機車進行再一次的體檢和保養,以便節日期間機車正常運行,保障鐵路裝卸車任務完成。“暖氣管道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,一旦暖氣不足,機車受凍就存在水管破裂的安全隱患,那樣影響就太大了。”說話間,毋錦濤已經和同事熟練地登上車梯準備進行動力室檢查。
逼仄的空間內,他雙眼細致地從風缸、柴油機、啟發電機、電瓶等重點部位一一掃過,是否有鼓包、滑環碳刷磨損程度等都不能掉以輕心。近日空氣一直比較潮濕,壓縮機壓縮空氣過程中可能會將少量水分帶入總風缸影響機車運行。為了確保風缸干燥,保障安全運輸,毋錦濤小心地蹲下身子,打開車體下方風缸閥門進行排水,10多分鐘后,他再次觀察閥門部位,確認沒有水滴再降落,使勁擰緊閥門。
忙活了一早上,下午剛上班,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,毋錦濤接聽后得知:新工業站臺起重工操作龍門吊裝車過程中,腳踏部位突然產生弧光,事發突然,起重工采取了緊急斷電措施。生產不容等待,毋錦濤立即趕往新站臺進行搶修作業。
順著臺階一步步登上10多米高的龍門吊,過程中,毋錦濤已和崗位工溝通了解了事情原委。進入操作室他貓下腰來去檢查,只見腳踏部位有一段線頭裸露出來,上面有弧光的痕跡。“應該是腳踏反復活動過程中電線外部磨損然后接地了。”這個故障對于從業8年的他來說不難處理。他迅速打開隨身的工具包,測量線路、驗電……有條不紊。完后他又將電線輕輕置于腳踏尾部空隙中,目測位置后將其拉出一段,比照著電線與腳踏上下活動范圍內的接觸距離再次用扎帶固定。
起重工再次啟動后,看著龍門吊運行如常,毋錦濤轉身道別。下到地面后,他搓了搓有些凍僵的手指,又去到站臺南頭的配電柜處進行全面檢查……
精準原燃料庫存,我必須全力以赴。
1月25日19:00,正在辦公室工作的80后統計組組長高峰接到通知:元月份結算時間調整為月初至1月27日24點,這意味著物料庫存盤點、運輸費用、勞務結算及各類測沫、粒度數據的時間必須調整提前。
高峰沒有慌亂,迅速理清思路,在工作微信群內逐一@各班班長,將近兩天的工作一一交代到位。為了溝通直接,他特別要求班長不能休假,他自然不例外。作為原燃料統計戰線上的一名“高手”,高峰已經記不清多少次“臨危受命”了,而每一次,他都全力以赴。
從事統計工作8年多來,原燃料統計時間、口徑和方法幾經改進,相較于之前每個月結算時間里他一個人在統計室忙活到深夜,“現在盤庫完畢我這塊第一時間出具盤點表,經公司相關部門確認消耗后,將出庫任務分解給每個人承擔一部分,效率提高了很多,大家也很積極。”高峰認真的神情中飽含著滿滿的戰斗力,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工作狀態。
1月26日,天空不時有雨夾雪飄落,高峰和作業區副作業長王明新、統計組成員趙麗娜、有關部門及用料單位負責人,按著他前一天晚上編制的盤點計劃分小組對各大料棚70多種物料進行庫存盤點。統計室位于物料四班區域,這里也是各品種物料的集中堆放地,盤庫先從這里開始。
粉礦大棚內,裝載機和汽車作業的聲音不絕于耳。高峰頭戴安全帽,從各個料垛一一走過。每到一處都停留一會,目光如炬上下左右打量著眼前的料垛,腦海中迅速地對比著大棚立柱的間距將其轉化為庫存數據。經過與組內人員溝通確認,高峰會在盤庫表旁標記備注每一料垛的修整數值。
比之于半年、年終盤點的儀器打點測算體積,再結合對比重精確核算庫存,月盤相對簡單一些,但高峰從來不敢馬虎,對于數字,他似乎有著天然的敏銳度。因為他知道,在行業形勢復雜多變的形勢下,原燃料庫存的精準不僅支撐著燒結礦配比結構的平衡,而且會為公司采購決策提供重要參考。
走完2#大棚,盤庫表旁高峰已經標記了不少數據和加減符號,這些都要在次日的報表中逐一調整。凜冽的寒風刺骨,高峰從大棚內出來,迅速鉆進皮卡車里,時間緊任務重,他們又要趕往下一個大棚。
“苔花如米小,也學牡丹開。”十里鋼城的青年們正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,用奮斗書寫著保供線上的青春答卷。(龍鋼公司 王艷 張坤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