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,安全如同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;谌斯逃械乃缮,不受約束的自然天性,必須用安全管理的強制作用,使其始終處于正確的安全軌道。最簡單的道理,當一個人接受安全的影響、其行為和意識處于安全的狀態時,它將沒有時間在思想上跑偏,操作上違章。長期的越抓越緊的安全管理,會將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固化到每位員工身上,使得他們習慣成自然。最后反倒變成對不安全行為不習慣,出自本能地抵觸,這樣就達到了安全管理的初步目標。
但是,正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一樣,安全管理的稍許放松,就可能在不易察覺中發出“負能量”信號,使員工在原本嚴格的管理中感到少許的輕松,使得一些意識不堅定、安全意識不強、安全固化不強的員工找到了違規違章的突破口。如果對一些小的違章違規苗頭不加消除的話,慢慢地這種不好的苗頭就會擴散、蔓延,使得原本下大力氣才形成的安全氛圍、安全局面毀于一旦。
抓安全的“度”,在于不斷“緊”的過程要把握好節奏。安全管理應該始終處于一個不斷加深、加速的“緊”的過程,這是一個大趨勢,也是一個大前提,這就需要我們面對不同的安全形勢,合理判定,采取不同程度的“緊”的安全管理。在事故的高發季節,安全管理措施就要密集一些,力度大一些;面臨新員工入廠較多,新項目建設,就要針對性強一些。除過特殊的時期,不斷抓“緊”的過程應該是緩慢的,甚至是不易察覺的,容易讓員工接受的,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,決不能一蹴而就。要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,使員工認識到為什么要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,從氛圍上使他們緊張起來,在實施管理時就容易接受。
要正確把握好日常逐步的“緊”與特殊情況時突然的集中的“緊”的關系。日常逐步的“緊”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,是為突然的集中的“緊”做鋪墊和準備;突然的集中的“緊”是為為了應對特殊的時期,要有針對性,要不失時機地達成“質”的飛躍,也是對日常逐步額“緊”的鋪墊作用的具體應用,實現“厚積薄發”;突然的集中的“緊”之后的相對平緩期——日常逐步的“緊”,也是一個鞏固和消化的過程,是為下一階段集中“緊”形成質的飛躍的新的準備。因此,安全管理應越“緊”越好。